茶,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。它发乎神农,闻于鲁周公,兴于唐朝,盛在宋代,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(茶叶、咖啡和可可)之一,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,饮茶嗜好遍及全球,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,寻根溯源,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,引种的茶种,以及饮茶方法、栽培技术、加工工艺、茶事礼俗等,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。中国是茶的发祥地,被誉为“茶的祖国”。茶,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!
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,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,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:
一、野生药用阶段。茶的利用始作药料,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一书中曾经指出: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”(注:茶原名荼),说是远在公元前2737-2697年茶被神农所发现,并用为药料,自此后,茶逐渐推广为药用。但何时开始作为饮料,史料极缺,只有公元前59年的王褒《僮约》一文,曾提到“武阳买茶”“烹茶尽具”等工作内容,这是茶用来饮用的最早记载。
二、少量种植供寺僧、贵族饮用阶段。饮茶的习惯,最早应当起源于川蜀之地,后逐渐向各地传播,至西汉未年,茶已成为寺僧、皇室和贵族的高级饮料,到三国之时,宫廷饮茶更为经常。
…… ……
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中国是茶叶王国,茶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必需品。而且同咖啡、可可竞长争高,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。自神农尝百草发现茶,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。茶的营养成分丰富,药理保健功效颇高,能药用,能品饮,还能入馔,并在制茶、泡茶和饮茶的习俗中,蕴含着东方传统美和现代文明相交融的浓郁的文化韵味。因此,人们对茶情有独钟,是自然的事。正像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《茶歌》中体悟的那样:“吾年向老世味薄,所好未衰惟饮茶。”茶树是我国的一种生要经济作物,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,也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饮料。至今茶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0万公顷,并取得持续的发展。茶区分布在我国热带、亚热带和暖温带。因此,发展茶树种植已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。
中华茶俗是浩瀚的中华民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。
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,要以茶为礼,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。
以茶为祭,可祭天、地、神、佛,也可祭鬼魂,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。
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相当密切,最早将茶引入宗教的是道教。
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,无论哪个民族,都有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。
茶馆之风,风靡中华而历久不衰。
茶类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方法。
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,将茶叶分为绿茶、红茶、乌龙茶(即青茶)、白茶、黄茶和黑茶六大类。
炒青绿茶、烘青绿茶、晒青绿茶、蒸青绿茶
小种红茶、工夫红茶、红碎茶
湖南黑茶、四川黑茶、云南黑茶、湖北黑茶
闽北乌龙、闽南乌龙、广东乌龙、台湾乌龙
黄芽茶、黄小茶、黄大茶
芽茶、叶茶
我国既是“茶的祖国”,又是“诗的国家”,因此茶很早就渗透进诗词之中,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到现在,历时一千七百年,为数众多的诗人,文学家已创作了不少优美的茶叶诗词。
陆羽(733-804),字鸿渐,复州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。因著《茶经》而名扬四海,被誉为“茶圣”、“茶宗”、“茶祖”、“茶仙”、”茶神”。
百草逢春未敢花,御花葆蕾拾琼芽。
武夷真是神仙境,已产灵芝又产茶。
趣言能适意,茶品可清心。
心清可品茶,意适能言趣。
宁可一日无食,不可一日无茶。
一日无茶则滞,三日无茶则病。
自从我们的祖先发现和饮用茶叶以来,饮茶方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。
大凡名山必出名茶,诸如武夷的岩茶,黄山的毛峰,庐山的云雾……
茶歌、茶舞,和茶与诗词的情况一样,是由茶叶生产、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文化现象。
我国是茶叶文化的肇创国,也是世界上唯一由茶事发展产生独立的剧种—“采茶戏”的国家。